film_20170217026.jpg

 

剛好昨天電視上有播,就把他看完了

自己本身還沒有去看《紅衣小女孩》,看完這部片之後有興趣想去把這個導演的作品補完

 

 

20170405134503_33.jpg

覺得台灣在拍這類型的片子是真的質感不錯!

懸疑性渲染的很夠,整體畫面偏暗(我覺得不給一些光真的會有點催眠...),除了一開始的鏡頭好晃畫面又有點亂跳,讓我看到有點頭暈之外...XD

但我覺得還是偏重在畫面感,如果是病態的心理陰影面積的描寫方面,可能很多觀眾都比較習慣日本式的呈現。

然而那種日式冷冽硬調放在台灣又有點太過冰冷不搭,覺得這部片的畫面選擇已經是很棒了!不是濃烈得化不開的熱情,也不是事情結束就急著抽離的疏遠,而是介於中間不溫不火的適中。

 

英文片名是赫赫有名的〈誰殺了知更鳥〉,出自英國的鵝媽媽童謠。關於背景童謠的介紹有非常多的參考資料,我在這邊就先不贅述。

除了因果輪迴審判外,麻雀、蒼蠅等其他生物,都是片中各個角色的視角。

用一開始的立委車禍帶出觀看視角所影響的後果與反應

兩條支線:Maggie、邱哥跟阿吉;徐愛婷、阿緯與廖子凡,由負責追查的小齊串起。

其實懸疑片對我這種看電影時不太思考的人來說到中間就會開始感到不安,畢竟自己還沒能猜到兇手,情節又恍恍惚惚坐立難安

然而這部片的轉折點其實不會讓人太過意外,只是邱哥的線解開了之後才真正是進入了緊湊的高潮。邱哥Maggie線依然有八點檔的老套味道,但簡單的線經過懸疑鋪陳卻很引人入勝,也把情緒帶到後頭的結尾。

 

AC1C5963.jpg

由角色間的各懷鬼胎來看一件事的涉入程度

也就是如何去實踐你的「觀看」?

如果將觀眾排除,其實這部片從頭到尾就沒有旁觀者。

文哥片中所說的「你要跳脫出來,因為你永遠不會是參與者」那句話,是不可能成立的。甚至我覺得就連觀眾也很難達成。

「旁觀者清」,「清」的是什麼?唯有跳脫,以旁觀者的角度去觀看,你才能做到的「清」,也就是用"你自己的角度"去抽絲剝繭

用觀看者的認知、道德與責任所合成的視角去"做一個俯瞰的動作",去衡量你自己想要去干涉其中到多少的程度

這是我看這類型電影時常常會有的感覺。

 

題外話:不知道新片《母親!》是不是也是用這種方式帶領觀眾(我只看了youtube上的無雷影評),如果是的話我真的不適合看這種片子啊......

 

0_1431400.jpg

 

最後一幕實在太喜歡,但也因為實在太喜歡讓我不想再看第二次。(就像電影《怒》一樣,看完我連心得都不想打只想快點離開)

那笑話的寓意就各自解讀吧。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目擊者 台灣國片
    全站熱搜

    HaR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